乾隆 咏雪

1、乾隆一生中写过大约两万首诗,但是水平不敢恭维,大部分都是打油诗,水平甚至还要低一些。

2、一片一片又一片,

3、某一天乾隆皇帝邀请大臣去看雪景,看到白茫茫的一片的雪景后,他诗兴大发,写到第三句就不知道怎么写才好了,在场的大臣都很尴尬,于是纪晓岚给他补上了最后一句

4、他最有名的诗作大概也就是落叶了。

5、六片七片八九片,

6、其实是这样的,乾隆有一首诗模仿郑板桥的《咏雪》,名字叫《飞雪》:

7、一片两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

8、一片二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

9、两片三片四五片。

10、郑板桥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。大家别和金庸小说里的江南七怪搞混了哈。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,文学家,这首《咏雪》就是郑板桥的作品之一。

11、入关廿里原秋雨,南北寒暄一岭分。

12、这首诗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作,民间流传很广。据说那年冬天,鹅毛大雪纷纷下,乾隆和纪晓岚等一大帮文采极高的文人、雅士,去西湖赏雪,看着纷飞的飘雪,乾隆顿时诗兴大发,留下这首妇孺皆知的佳作。

13、乾隆见景生情,随口吟诵道:“一片一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,六片七片八九片,…”在最后一句时,想不出来了。随行的臣子看皇帝陷入了尴尬,纪昀立即补救道:“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
14、乾隆算得上一个全能、全才的皇帝,在诗词、书法、绘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贡献,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词,可能是写诗最多的皇帝了吧。

15、一、原文:一片一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。

16、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《咏雪》:

17、人日宜晴和,降雪亦云美。诘晨霏瑞叶,人意都含喜。晓烟凝郭外,村路遵迤逦。鳞塍滋麦根,虬柯缀花蕊。静安酹写怀,惊心岁月驶。既往复洒然,世情率如此。孰能久弗忘,与之研精理

18、无林不作银花影,有嶂皆成冰绮纹。

19、作品原文

20、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会直接将这首诗拿出来攻击乾隆,乾隆表示自己很委屈,这根本不是自己的诗,而是郑板桥。

21、六片七片八九片,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
22、两片三片四五片,

23、创作到这里乾隆思路仿佛短路一般再也创作不下去了,就在这时,大学士沈德潜急遽上前接了一句“飞入芦花都不见”,于是让乾隆高声称赞,与缓解了大家的尴尬。

24、人家郑板桥写作《咏雪》的时候可没有乾隆这样被骂,世人对郑板桥这首诗的评价是“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”。可见世人不是因为乾隆的诗而嘲讽乾隆,而是因为要嘲讽乾隆才连累了这首诗。

25、立春越二日,六出布祥花。鹅毳宵仍落,鸳楼瓦遍遮。润资莩甲始,泽接宿年赊。望外叨天贶,欣馀敬

26、据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(乾隆作前三句,纪昀作末句)这里的一片等指雪花,是白色的,而草丛是绿色的,不可能”都不见”,改为”飞入芦花都不见”更好,因为芦花是白色的。

27、爱新觉罗.弘历即乾隆皇帝,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,虽然质量上不咋滴,但是他以数量取胜超过了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。

28、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一生酷爱写诗,存世的诗词数量是中国历代文人中最多的。

29、而这也是乾隆近三万首诗里面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,而能够入选不是因为乾隆的诗有多好,只是为了教小朋友认识汉字一到九。

30、可之所以有名也不是因为水平,而是因为传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刘墉所写

乾隆 咏雪

31、千片万片无数片,飞入梅花总不见。

32、《飞雪》,是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·弘历所作的诗,也是他所作诗当中唯一被选入小学课本里的一首诗。此诗看似简单,却颇有雅趣。雪与芦花融为一体,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
33、既然这首诗是郑板桥的作品,那么怎么和乾隆扯上关系了呢?

34、乾隆一二三四诗是指《飞雪》诗,原文是:

35、乾隆帝作有《飞雪》一诗。

36、夜报塞天同起云,凌晨玉叶遂翩纷。

37、二、释义: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,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,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。

38、乾隆一边品着美酒,一边观赏湖光山色。“西湖的雪景确实别有一番风韵啊!”乾隆情不自禁地赞叹,禁不住想赋诗咏雪,抒发情怀。他沉思了一会儿,对着众人吟道:“一片一片又一片,二片三片四片五片,六片七片八片,飞入梅花都不见。”

39、一片一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。

40、清朝乾隆年间,据说乾隆有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到了杭州西湖,看着西湖的美景,他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。就在这时,天空中竟然飘起了大雪。

41、三、有关传闻:相传,冬日的某一天,乾隆带着一众大臣在湖边游玩,雪花四起,诗兴大发:“一片一片又一片,两片三片四五片,六片七片八九片......”

42、最有名的一首是乾隆的《咏雪》:一片二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千片万片无数片,飞入梅花总不见。

43、《雪三首(正月二十二日)其二》

44、乾隆〔清代〕

45、《飞雪》,是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·弘历所作的诗,也是他所作诗当中唯一被选入小学课本里的一首诗。

46、这下轮到郑板桥委屈了:你骂乾隆我管不着,但你骂我的诗干嘛呀!

47、大雪纷纷扬扬地漫天飞舞,西子湖畔的亭台楼阁,山丘林木,都披上光耀夺目的银装,煞是好看。这时,一条龙船在湖上缓缓行驶。船上,坐着乾隆皇帝,身边有礼部侍郎沈德潜等随从陪伴。

48、解答:“飞入芦花看不见,”这个诗句出自郑板桥的《咏雪》“一片二片三四片,五六七八九十片。千片万片无数片,飞入芦花总不见”中。

49、酒店旗飘近方见,僧房钟响远犹闻。

50、清·乾隆

51、行营午驻跸,六出尚漫漫。坐我毡庐暖,思人布帐单。收来煮小凤,望去舞翔鸾。功德明当莅(方山灵岩寺最高处曰功德顶),千岩积素看

52、乾隆虽然爱写诗,但是写诗的功力实在是不怎么样。

53、而且四万多首诗中仅有一首《飞雪》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,他的原文是:

54、作势纷糅低晓烟,应时好是立春前。因风斜拂寒犹浅,着地旋融力已绵。祥肇芳辰披宝帖,兴浮残腊耀琼筵。今年诗卷添颜色,叠咏银花点玉田

55、六片七片八九片,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
56、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,其中最长的一首诗是《咏雪》

57、这首诗前三句稀松平常,点睛之笔在最后一句,可谓瞬间提升意境。

58、这首诗讲的描写的是:雪花和白茫茫的芦花融为一体的美景。

59、飞入芦花都不见。

60、《雪(正月初五日)》

乾隆 咏雪

61、一片两片三四片,五片六片七八片,九片十片十一片,飞入草丛都不见。

62、一说起乾隆的诗,很多人都会想起这首《咏雪》:

63、事实是,前面三句乾隆张口就来,然而到了第四句,却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了,场面可以说是相当尴尬,这时候,宰相刘墉及时圆场,道出了最后的点睛之笔:飞入梅花总不见。

64、《雪(立春前二日)》

65、因为两首诗高度相似,而郑板桥的诗作比乾隆诗作更具有意境,所以流传广泛。大家就错以为“一片两片三四片”是乾隆的诗了,其实“一片一片又一片”才是乾隆的诗。
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